钟南山告诉我们:运动健身,才是保持健康长寿
文/钟志明
浏览在网上流传的钟南山院士近期照片,你根本无法想象,照片里神采奕奕、身材挺拔硬朗的他,已经是84岁的高龄了。运动健身
当国家的许多年轻人为工作的996模式感到困顿不已、甚至疲惫不堪至猝死时,我们这样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在疫情期间每天坚持工作十几个小时。
钟南山累了一天后接受采访
回应疫情热点、会见中外专家、研究治疗方案、接受媒体采访……这可能是他这段时间的日常。
他一直奔波在抗击疫情前线,从坐上赴武汉的高铁的那晚开始,就没有停下忙碌。
暮年的他,在疫情期间面临如此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却依旧坚毅不倒,和他远超同龄人的身体素质和体能水平是息息相关的。
比如说,钟南山院士几乎每天坚持锻炼,在状态好时,居然能做10个引体向上!令人汗颜。
(引体向上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力量水平,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体能测试)
相比之下,钟南山的“孙辈”们,无数的中、大学生连一两个引体向上都做不了,不少学校、地区甚至爆出引体向上项目的零及格率。
二者悬殊的差距,主要在于钟南山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喜爱健身运动的人,几十年,都没有停止过锻炼。
而他的“孙辈们”,在长期的久坐生活中渐渐失去了身体原本的功能,哪怕闲暇时的他们,宁愿葛优躺在沙发上刷手机娱乐至死,也不愿意双脚踏进仅仅几十米外的健身场所挥洒汗水。
钟南山在分享他的健身配方,饮食搭配视频来源网络
他说:锻炼对身体健康有很关键的作用,能让人保持年轻的心态。
明显地,运动健身让他的身体素质一直保持着很好的状态,没有出现他这个年龄段的人常有的腰酸腿疼,视觉障碍等身体机能下滑的表现,这也是支撑他抗疫的关键所在。
他也说过类似这样的话,年龄对他的影响不大,之所以他现在还可以正常工作,和锻炼身体息息相关。
科学的研究也能印证这点。
在《环球科学》杂志的今年2 月新刊《运动减缓衰老》一文中指出:运动可以促进神经元的生成,对50岁以上的人的大脑产生积极影响。
相对于单纯的运动,伴有认知挑战的运动,比如说一些灵敏性的体能训练,可以更好地维护大脑的功能。
运动如何影响大脑,为什么会影响大脑?
文中的科学家做了个实验。他们将小鼠分为两组。一组小鼠只是运动,另一组则在运动后还会进入一个对认知能力有很多挑战的环境。
他们随后发现,虽然运动本身对海马体的神经元有积极的影响,但是体力活动配合认知刺激的效果更好,促进了更多神经元的生成。
运动可以使成年人的大脑产生有益的变化,包括促进新神经元的生成以及增加已有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图片来自环球科学公众号
这说明,在运动过程中或结束后使用大脑,即“运动 + 认知干预”,更有利于神经元的存活,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可能有益于大脑健康。
而前者,常常被我们所忽视,很多中国人认为脑力活动,比如“下棋”、“智力游戏”等才是保持大脑健康的关键,这是一种片面的想法。
所以,运动所带来的认知能力提升,可能才是84岁高龄的钟南山可以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根本原因。
此外,“久坐生活”的流行,可能也是目前很多人不能保持健康,在抗疫时期倒下的原因之一。
2015年4月,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MJ)发表了一篇关于糖尿病患病情况与看电视时长相关性的文章,研究了3234名年龄大于25岁的肥胖成人。
研究结果发现,每天多花1小时看电视的人,患糖尿病的相对风险增加3.
图片来自bbc纪录片
纪录片中,英国肥胖专家詹姆斯博士认为,长期久坐不动,身体的黏性物质就会聚集,血糖、血脂都会升高。久坐不动可以说是健康杀手,是每年数百万人的死因。
风靡全球的美国健康书籍《明年更年轻》中也提到,生物学上没有退休和年龄增长的概念,只有生长和衰老。
人体内的细胞不停地更新换代,长出新细胞,替换衰老的细胞,健身方法所以保持年轻的秘诀就是长出来的细胞要比丢掉的多,而这就得依靠运动来起作用。
因为运动可以触发身体的修复机制,让身体生长和衰老保持一种平衡状态,维持身体的年轻状态。
但如果放弃运动健身,选择“久坐生活”,肌肉闲下来甚至流失掉,心肺功能衰退,运动方式衰老的信号就会占据上风,免疫力下降,这种情况下,抗疫也会变得愈发艰难。
所以,要想拥有钟南山这样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还是要多多参与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