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网_每天分享_健康生活_女性时尚穿衣_美容护肤_明星服饰穿着_服装搭配_潮流前线

您好,欢迎访问爱美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超适合春节期间喝的养生粥!今晚就喝起来吧

2021-04-02 17:16分类:养身保健 阅读:

 

  超适合春节期间喝的养生粥!今晚就喝起来吧


 

 

  

春季美味养生粥

  撰文王建明

  

编辑保健君

 

  一转眼就大年初四啦!

  这几天您是不是

  吃够了大鱼大肉?

  尝遍了美酒佳肴?

  肠胃有点堵肝脾也有点累了?

  今天晚上就和家人

  一起喝碗养生粥吧,

  清爽又滋补!

  在我国,春季人们通过食药粥来保健养生的历史十分悠久,很受人们欢迎。药粥具有汤剂、流质、半流质的特点,不仅香甜可口,便于吸收,而且可养胃气、助肝阳,春节期间喝也特别适合哦~

  下面为您介绍几款春季养生药粥的具体做法↓↓

  养肝粥:适合中老年朋友

猪肝绿豆粥

 

  原料:新鲜猪肝100克,绿豆60克,大米100克,食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先将绿豆、大米洗净同煮,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熬,煮至八成熟之后,再将切成片或条状的猪肝放入锅中同煮,熟后再加调味品。

  功效:此粥补肝养血、清热明目、美容润肤,可使人容光焕发,特别适合面色蜡黄、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的体弱者食用。

  决明子粥

  


 

 

  原料:炒决明子10克,大米60克,冰糖少量。

  做法:先将决明子加水煎煮取汁适量。然后用其汁和大米同煮,成粥后加入冰糖即成。

  功效:该粥清肝、明目、通便,对于目赤红肿、畏光多泪、高血压、高脂血症、习惯性便秘等效果明显。

  

枸杞粥

 

  原料:枸杞子30克,大米60克。

  做法:先将大米煮成半熟,然后加入枸杞子,煮熟即可食用。

  功效:此粥特别适合经常头晕目涩、耳鸣遗精、腰膝酸软等症患者食用,肝炎患者服用枸杞粥则有保肝护肝、促使肝细胞再生的作用。

  桑葚粥

 

  原料:桑葚30克(鲜桑葚用60克),糯米6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桑葚洗干净与糯米同煮,待煮熟后加入冰糖。

  功效:该粥可以滋补肝阴、养血明目,适合于因肝肾亏虚引起的头晕眼花、潮流前线!失眠多梦、耳鸣腰酸、须发早白等症患者食用。

  美容粥:适合女性朋友

燕窝冰糖粥

 

  原料:燕窝3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燕窝和冰糖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同煮至粥状即可食用。

  功效:燕窝有润泽皮肤、补血养颜之功,若再加入5克甜杏仁同煮,其美容效果则更好。

  

银耳鸽蛋汤

 

  原料:银耳15克,鸽子蛋2个,冰糖适量。

  做法:将银耳水发后加水炖至黏稠,再打入鸽蛋两只,加冰糖文火炖透即成。

  功效:银耳具有强精、补肾、润肠、益胃、补气、和血、美容、嫩肤、延年益寿之功效;鸽蛋可以补肝肾、益精气、养颜护肤。

  

大枣粥

 

  原料:粳米60克,大枣10枚。

  做法:将大枣、粳米放入锅内并加水适量同煮,煮至粥烂枣熟即可。

  功效:大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常吃大枣粥使人面色红润、精神焕发。

  

黑芝麻美发粥

 

  原料:黑芝麻、黑米、白糖。

  做法:先将适量黑芝麻淘洗干净,晒干后炒熟研碎。每次取25克,同黑米50克煮粥,粥成后加白糖适量调和食之。

  

功效:黑芝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亚油酸、芝麻酚等,与黑米成粥,可营养毛囊细胞,促进毛发生长,增光泽。《本草经疏》曰:“(黑芝麻)气味和平,不寒不热,被春日肝肾之佳谷也。”“须发不乌用之良”(《本草求真》)。

 

 

  王建明 男,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副主任、教学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中西结合学会防治风湿病联盟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青年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务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擅长运用中医、中西协同方法治疗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纤维肌痛综合征、痛风、干燥综合征、产后风湿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氏病、血管炎等。

  主持及参与多项研究课题。曾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欢迎关注中老年保健官方微信(ID:zlnbjzz)

  点击网址即可订阅2018年纸质杂志:

  中老年保健杂志全国邮局订阅:邮发代号 82-221

  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爱美网郑重声明: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女性消极情绪的有益一面?

下一篇:春天是喝粥的季节,四季粥铺送您养生粥做法大

相关推荐


添加微信

    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