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网_每天分享_健康生活_女性时尚穿衣_美容护肤_明星服饰穿着_服装搭配_潮流前线

您好,欢迎访问爱美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得了口腔溃疡就是上火了?中医说:别忙着吃清

2021-04-01 23:47分类:养身保健 阅读:

 

  来源医食参考

  口腔溃疡是一种好发于唇、舌、颊、软腭等部位的、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现代医学研究其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主要采取化学药物治疗,常用药有维生素类、免疫失调类,以及局部使用消炎类、激素类、止痛类药物。往往只能缓解症状,很难根治,致使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疼痛恼人。

  口腔溃疡在中医属于“口疮”“口糜”范畴,在200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中医认为,口腔溃疡的发病原因有先天禀赋异常、过食辛辣厚味、嗜烟好酒,或因情志内伤、劳倦过度而致病。脾开窍于口,舌为心之苗,脾与胃脏腑相连、互为表里,故口疮与心、脾、胃等脏腑关系最为密切。

  《黄帝内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故中医治疗本病多从“火”与“热”论治。火热有虚实之分,上焦实火熏蒸,下焦虚火上炎,中焦升降失和,湿蕴化热,循经上炎,皆可导致本病。从溃疡局部特征来看,实证、热证的溃疡多具有红、肿、热、痛的特点,溃疡周边充血水肿,伴有明显的疼痛和灼热感;虚证的溃疡一般较浅,充血不明显,疼痛较轻。

  一、口腔溃疡的辨证分型

  中医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将口腔溃疡区分出不同的证型,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因人、因病而异,对证用药。

  1.胃火炽盛证

  症状:溃疡形状不规则,基底分泌物色黄,溃疡周围充血发红,口中灼热疼痛,牙龈红肿出血,口臭,口干口渴思冷饮,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舌苔黄而干,脉滑或洪数。

  治法:清胃降火,透疮散热。

  推荐汤剂:清胃散加减。

  推荐中成药:黄连上清片、牛黄清胃丸。

  2.湿热蕴结证

  症状:溃疡基底分泌物色黄,溃疡周围充血发红,溃疡局部灼热疼痛,唾液多,口腻,心烦失眠,焦虑不安,大便干结或黏滞不爽,小便短赤,舌体偏胖,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导热下行。

  推荐汤剂:导赤散合泻黄散加减。

  推荐中成药:龙胆泻肝丸。

  3.阴虚火旺证

  症状:溃疡周围微红,反复发作,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冬季搭配,盗汗,心悸,失眠,便干,舌体瘦,舌质红,舌苔少或薄黄,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推荐汤剂:知柏地黄丸加减。

  推荐中成药:知柏地黄丸、口炎清颗粒。

  4.寒热错杂证

  症状:溃疡色淡红或淡白,反复发作,伴口干口苦,或咽痛,胃脘堵闷,知饥不食,食则腹胀,腹泻肠鸣,乏力,纳呆,舌质红,舌体胖大,舌苔黄腻或白腻,脉濡或滑。

  治法:平调寒热,和解阴阳。

  推荐汤剂:甘草泻心汤加减。

  5.脾虚阴火证

  症状:溃疡经久难愈,分泌物不多,充血不明显,常伴腹胀,纳呆,大便溏泻,倦怠乏力,气短自汗,得了口腔溃疡就是上火了?中医说:别忙着吃清诸症活动劳累后加重,舌质淡或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法:温补脾胃,升阳散火。

  推荐汤剂:补中益气汤。

  推荐中成药:补中益气丸。

  二、口腔溃疡的食疗方法

  患了口腔溃疡,如何饮食为好呢?下面推荐几款食疗方,可对证选用。

  1.脾胃积热证——清凉绿豆饮

  生石膏30克,绿豆200克。先用水煎煮石膏,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加入绿豆,煮汤代茶饮。可清热解毒、清胃降火,适用于口疮灼热疼痛、牙龈红肿出血、口臭、口干口渴思冷饮者。

  2.湿热蕴结证——荷叶冬瓜汤

  鲜荷叶1片,鲜冬瓜500克。加水煲汤,以食盐调味。可清热利湿,适用于口渴心烦、肺热、舌质红、小便短赤、大便干结或黏滞不爽、生口疮者。

  
 

  3.阴虚火旺证——鲜百合银耳汤

  鲜百合50克,莲子50克,银耳60克,冰糖适量。前三味加适量水,同煮至熟烂,加入冰糖即可。每日服2次。可清火滋阴、安神健脾,适用于失眠多梦、阴虚内热、口舌生疮者。

  除了对证选择食疗方法,口腔溃疡患者还有一些不宜食用的忌口食物:①主食类,如炒米、爆米花;②肉类,如狗肉、羊肉、鸡肉;③水果类,如柑橘、荔枝、龙眼;④调味品,如胡椒、花椒、辣椒、砂仁、肉桂等热性调味品;⑤大补之物,如鹅肉、鹿肉、雀肉、虾籽、人参、胎盘等。总的来说,这些温补、性热的食物是口腔溃疡患者所不适宜的,平时应多注意。

  三、口腔溃疡的中医外治法

  1.吴茱萸末贴敷涌泉穴法

  方法:取吴茱萸适量,研成粉备用;用时取少许吴茱萸粉(约8克左右),调以陈醋(白醋或黑醋均可),湿润后敷贴于足底涌泉穴,盖上1张小塑料薄膜,再以胶布固定。10小时后可取下更换。

  功效:据《本草纲目》记载,“咽喉口舌生疮者,以茱萸末醋调,贴两足心,移夜便愈。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盖亦从治之义。”涌泉穴居足底,为足少阴肾经之井穴,不仅可以治疗肾脏及下焦病症,还可以治疗头面及身体上部的诸多病症,对于口疮的治疗有独特疗效。吴茱萸温中散寒,降逆止呕,其性大热,在气血郁滞且有热象的情况下,贴于足底,能起到“引火下行”的作用,从而使邪热去。药穴相合,乃上病下治的良法。

  2.针刺穴位法

  针刺治疗口疮也需要辨证分型,一般分为实热证型和虚热证型。

  ①胃火炽盛(实热)证

  治法:清热泻火,通脉止痛。

  选取穴位:劳宫、合谷等穴。

  ②中焦、下焦虚热证

  症状:溃疡面小而浅疼痛较轻,分泌物少,

  口中不觉干渴,二便正常,舌红苔薄白,脉细弦。

  治法:健脾补肾,通经止痛。

  选取穴位:太溪、三阴交等穴。

  
 

爱美网郑重声明: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有屁真的要快放,常憋屁危害大

下一篇:元气伤了怎么办 按摩加饮食帮你快速补回来

相关推荐


添加微信

    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