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药的副作用有哪些 如何科学选择抗过敏药
文章来源:yxlady,标题:过敏药的副作用有哪些 如何科学选择抗过敏药 责任编辑:Zoer
近年来,患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多了,患者常自行购买抗过敏药治疗,有时,的确能够起到一定治疗效果。但有时则药不对症,抗过敏药的副作用主要有两个,你认清了吗?。
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环境、气候等变化,患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多了,患者常自行购买抗过敏药治疗,有时,的确能够起到一定治疗效果。但有时则药不对症,不仅无法治愈疾病。抗过敏药的副作用主要有两个,你认清了吗?。
抗过敏药有哪些?
抗过敏药有哪些?用于防治过敏反应性疾病的药物称为抗过敏药物,目前用的主要是抗组织胺药。市场上已有三代抗组胺类抗过敏药,每代药物各有利弊,要科学选择。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苯海拉明),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和中枢神经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嗜睡和乏力,反应时间延长等,服用这类药物后应避免从事开车、操作精密仪器等工作。另外,此类药物还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可引起口干、眼干、视力模糊、便秘、尿潴留等症状,还可能诱发青光眼。因此,前列腺肥大、青光眼、肝肾功能低下者和老年患者应慎用。
第二代抗组胺药,副作用很少,几乎无明显的抗胆碱能作用和镇静作用,常用的药物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咪唑斯汀、依巴斯汀等。
但近期研究发现阿斯咪唑(息斯敏)和特非那丁(敏迪)可能导致少见的、严重的心脏毒性,会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当与酮康唑、伊曲康唑和红霉素合用时会加重上述不良反应,故应避免同时使用。有严重肝功能损害或潜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应慎用。
第三代抗组胺药,如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左西替利嗪等,副作用更轻,与红霉素、酮康唑等合用也不会产生心脏毒性。
局部用药越来越多
除了口服之外,静脉注射也是抗过敏药物常见的给药方式。此类药物包括钙制剂(如葡萄糖酸钙)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制剂(如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氢化可的松等),主要用于严重的、急性全身性过敏反应,一般不长期使用。
近年来,局部使用的抗组胺类药物开始见于临床,时尚!例如鼻喷剂、滴眼液、皮肤霜剂等。局部用药,既能避免口服第一、二代抗组胺类药物时产生的不良反应,又能取得与口服药物同样的疗效。而且起效时间快,无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和心脏毒性,长期应用不会产生耐药性,因此使用越来越广泛。
抗过敏药由于作用机理等原因,都有一定副作用,如嗜睡、头晕等,对于司机等需要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有一定影响,服用时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