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造势不简单 纽约时装周的中国明星团
纽约时装周挤满了中国来的媒体与明星。为什么时装周变成明星的“镀金”留学之旅呢?
在国际时装周之中,纽约据说是中国收视及点击率居前的第一场重头戏。就品牌认知度而言,欧洲品牌登陆内地早于美国品牌,冬季搭配,并且中国人迷恋名牌是从包包、腕表与珠宝出发,最近才逐渐扩散到服装,这些从出国血拼奢侈品的模式可以一窥。
中国明星看秀团
而在时装界这已不是秘密:许多时尚名牌利用服装(特别是高级定制)来造势,真正赚钱的是附件香水加化妆品。
所以纽约时装周里展示的许多设计师,即使是美国拔尖的领袖,可能中国知道的人也有限。
杨幂现身时装周
那你说,咱们这么多明星与媒体,冲什么来的呀?在某种程度上,就像中国的品牌,在国外转了一圈受到认可之后,就会在国内提高身价。明星到国际时装周喝过洋墨水之后,也就有了不一般的气质。
品牌赞助明星来看秀, 藉此提高它们在中国消费群中的知名度及认同感。而明星以时尚贴金,展现“国际形象”,国际时尚并且与品牌靠拢,增加往后代言赞助的机会。养身保健,所以前前后后商机重重。
但是随着更多娱乐界人士冲浪上时装周,就更说不上物以稀为贵了,因此有些必须“自费”来“观摩”。
那么这些出国的人,到底是看热闹还是看门道呢?这对中国的时尚领域是否有正面的影响?这当然要看簇拥的跟风者是往上游走,或是往下游走。
我在这次纽约时装周采访了林志玲、蒋欣、张歆艺、魏晨、曾黎、白冰和刘美人等等 (另外还见到吴莫愁和郭采洁,并且同时在纽约的还有杨幂、吉克隽逸与唐嫣),我可以感受到即使是坐在国际伸展台旁的观察台,也是对她们的一种激发,因为她们亲身体验到整个时装周结合创意与商业运作的模式,这在个人的体会上还是很有冲击力。对于正在启蒙期的中国时尚界,她们就像种子一样,可以经由个人的魅力,带动更多对国际时尚的关注,也促进中国本土时尚的孕育。
女星白冰纽约时装周
但是庞大的明星团到来,是否有喧宾夺主之虞呢?比明星数字更夸张的是以同等比例激增的采访纽约时装周的中国媒体,到底扮的是什么样的角色呢?牵着媒体鼻子走的是很牛的铃铛,还是“谁穿啥”的固定模式?
对中国媒体来说,媒体标志得大,而且还得是非同一般得大。
明星拿着带“大麦标”的媒体麦克风往镜头前一掂,挺得瑟的,这就是中国式“自拍”:中国媒体只爱拍华裔设计师与中国来的明星,就算任务到位了!
还有,中国媒体关注的设计师,通常与其在西方或国际的地位高低关系不大,而以中国明星出场的秀场为重。
但是在观星之际,中国时尚观光团是不是观摩了时装周的设计内涵与运作方式?何时,中国也会推出一个世界上第五大时装周呢?
每年九月举行的纽约时装周前一天,纽约服装设计学院博物馆都会举行一场隆重的设计艺术奖颁奖午宴,这是纽约时装界除大都会博物馆五月间举行的Met Ball之外,最重要的时装界盛事。《Vogue》杂志全球主编Anna Wintour等重量级人士,都会出席。
小贝和小七以及Anna Wintour
前几年的得主包括香奈儿的设计师 Karl Lagerfeld以及Valentino等大师级人物。我是该博物馆的第一位亚裔董事,又是午宴的副主席。去年纽约晚礼服大师Oscar de la Renta得奖,纽约市长彭博出席颁奖,我把午宴的盛况以视频方式为国内的网友们报道,算是中国媒体的先锋。虽然知道除了像莎拉·杰西卡·帕克这样在国内有知名度的明星外,不见得能立马吸引网友们的眼球,但是我认为,既然代表了中国媒体,就应该对在国外首屈一指的事物关注,而不是沉溺在“自拍”的陷阱里。
今年Michael Kors 是该项设计艺术奖的得主,我邀请到午宴的嘉宾包括靳羽西及最近因连续剧而人气上飙的美国明星塔恩·曼宁。当然由于没有中国明星的参与,自然在这个场合我又是唯一参与报道的中国媒体。
那么中国人到纽约时装周扎堆,是否会提高咱们的形象呢?这么多中国明星及媒体群集的声势,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形成“自相残杀”的窝里斗,使旁观者很难分别他们的个性,却容易造成群体的刻板印象。
我在Michael Kors的秀场中,遇到纽约一著名的时尚摄影师,当他看到一窝媒体相机跟着几位中国女明星,拽着几十个“麦标”(麦克风的媒体标志)轮流拍照,就笑着说,“这必定是中国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