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避免五大养生误区
文章来源:Face妆点,原创标题:原创标题:立秋后避免五大养生误区 责任编辑:Loge
立秋后避免五大养生误区
秋季,是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多发期,如何保护身体健康成了养生爱好者关注的话题。在这里,提醒大家立秋后要避免以下五大养生误区。 春捂秋冻不分老幼 贴秋膘不分胖瘦防止秋燥只喝白开水大量运动无顾忌降温长期用空调 误区一 正解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需因人而异,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患者、慢性肾病、胃病患者不宜冻,健康人群也一定要注意冻得适度。 详解 初秋时节,气温开始下降,却并不寒冷,这时是秋冻的最佳时期,适合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和抗病力。而对于抵抗能力较弱的老年人、儿童,以及本身有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人群,由于自身调节能力相对较差,遇冷抵抗能力下降、御寒能力较弱,身体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诱发宿疾,因此此类人群应注意气温变化而适当增减衣服,且不过早穿得太厚实,适度即可。 误区二 贴秋膘不分胖瘦 正解 贴秋膘以备过冬御寒之用,已不适合当代人的饮食结构,乱贴会适得其反,建议在贴秋膘前听从医生建议。 详解 民间素有贴秋膘的说法,其原因是在炎热的夏季,食欲欠佳食量少、能量消耗大,到了秋天天气凉爽,就希望多吃点好东西补身体。从健康角度而言,现代人的饮食结构不同于古人,日常饮食已经可以保障我们摄入足够的脂肪、蛋白质和营养。因此,贴秋膘一定要因人而异、因人而补。对于体重属于超重肥胖的,肥甘厚腻之品要少吃,不仅不能贴秋膘,反倒要注意减肥控制体重。对于体重偏低的,可在医生指导下或者调理脾胃后适当进补。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胃肠疾病等人群不宜贴秋膘,如果确有气血亏虚的现象,也应该以五谷为主、五畜为辅,慢慢调理,从而达到健康状态。 误区三 防止秋燥只喝白开水 正解 应对秋燥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喝水。其实只喝白开水也不好,大量喝水会冲淡胃液,打乱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详解 秋季的气候特点是干燥,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现象。为了健康,推荐每天多饮水,但在不口渴的情况下,一次性饮用大量的水,会给肾脏带来负担。我国古代医学家千百年前就总结出了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白天喝点淡盐水,能让体内水分不轻易流失且能维持身体的盐分平衡;而夜晚喝蜂蜜水又起到润肺养肺、润肠通便的作用。为了防止秋燥,饮食宜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还可适当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水果蔬菜,如白萝卜、胡萝卜等。为防止皮肤干裂,洗澡时间不宜太长,水温以24℃~29℃为宜,浴后抹护肤品滋润皮肤。 误区四 大量运动无顾忌 正解 秋天人体的精气都处于收敛内养阶段,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不宜大量运动,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锻炼时以身体有些发热、微微出汗,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为标准。 详解 有些人觉得运动量大,身体才能练好,其实不然。立秋后湿热仍没有完全消退,在这个时节进行健身锻炼应避免运动量过大、活动过于剧烈。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悠着点。在相同的环境和运动强度下,中老年人的承受能力要低于年轻人,受伤、心脑血管意外等发生的几率要远远大于年轻人。所以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不适合中老年人,宜选择游泳、太极拳、八段锦等比较轻缓的运动。最好选择早晚进行锻炼,注意运动前要有5~10分钟的暖身运动,运动后也要有数分钟的缓和运动。 误区五 降温长期用空调 正解 夏末初秋,天气还比较热,有些地区还会使用空调,但早晚较凉,长时间用空调很容易出现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空调病。 详解 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空调开放时间不要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功能。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的人经常喝点姜汤,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的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调病;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及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宜开空调,必开时避免空调直吹或将腹部盖好。
上一篇:矮小,会给你的孩子带来什么?
下一篇:胃肠道不适进食这些普通食物来缓解